清河区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来源:清河区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开创初中部教学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教学质量提升:各学科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优秀率较上一学年提升5%,及格率保持60%以上;为2026年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打好基础。
      2.学生素养培育: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科活动和实践活动,90%以上的学生至少参与一项兴趣活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教师专业成长:培养5名校内骨干教师,5名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达到80%,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研究成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特色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教案书写规范、详实;上课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评语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做到因材施教;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强化教学常规检查: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公示;不定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抽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推进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定期举行教学论坛,围绕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3.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三)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
      1.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内容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增加探究性、创新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合理控制各学科作业总量,确保初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建立作业统筹协调机制,各学科教师相互沟通,避免作业布置过多、过滥。
      3.加强作业批改与反馈: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作业情况,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中讲评。注重作业批改的规范性和艺术性,评语要具有激励性和指导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需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校内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沙龙、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成长。
      2.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蓝工程”等方式,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活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教研激励机制,对在教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丰富学科活动与实践
      1.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组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能力。通过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上级各类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
      2.举办学科文化节:定期举办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文化节,开展读书分享、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手抄报制作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科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加强实践活动开展: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劳动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通过课堂教学巡查、教学常规检查、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强化教学质量分析:定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对考试成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评价。除考试成绩外,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纳入评价范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将教学业绩、教学能力、教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025-2026学年,初中部全体教职工将以本计划为指引,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在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培育、教师专业成长上持续发力。我们将以务实的态度破解教学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探索育人路径,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