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铁岭清河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清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5-08-15 10:09:34
标  题: 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铁岭清河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铁清政办发〔2025〕5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文件 file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区直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经济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根据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253文件精神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经开区与行政区的边界和权责关系更为清晰明确,干部人事、财政保障、薪酬激励、绩效考核、运营机制等现代化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显现,经开区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助力清河全面振兴。

  二、重点改革任务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经开区建设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经开区发挥主体作用、各方力量配合支持的工作格局。压实经开区党工委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区委深化改革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区工作专班,经开区党工委

  (二)深化事权制度改革

  2.聚焦主责主业。在经开区已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聚焦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提高亩均产出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开展经开区专项治理。明确管辖范围,以经开区审核公告目录批准的用地面积和四至范围为界限,除所需必要的生产生活配套区域外,非产业项目一律调出目录批准范围。强化现代产业引领,以聚力提升通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质效,引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和绿色园区。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水利局

  3.明确职责边界。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关,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经开区与区政府的权责清单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和衔接流程。建立健全经开区与区政府各部门和乡镇()协调配合、交叉任职等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

  4.承接赋权事项。经开区有序承接市级有关部门在投资促进、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涉及经济管理和项目建设等方面下放的审批权限,通过加挂牌子、派驻人员等方式加强领办、代办工作。建立完善审批事项办理工作机制,确保简捷、高效。鼓励依法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创新。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堵点卡点问题区政府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加强经开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和指导。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数据局(区营商局)

  (三)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5.加强财政保障。完善经开区预决算管理和独立核算机制,将经开区纳入区本级部门预决算并单独列示,建立经开区与区政府地方实得税收增量分成机制。加强经开区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确保经开区工作高效创新运行。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财政局

  (四)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6.明确机构编制配置建立健全经开区管理机构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总量内,经开区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内设机构,统筹使用内设机构编制及领导职数,按权限和程序报委编办审批,报区委编办备案。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委编办

  7.实行全员聘用管理制度。经开区实行员额总控、按需设岗、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管理办法,注重精干高效,防止冗员。经区委授权赋予经开区党工委中层干部任免权和核定员额内自主用人权,逐步实行干部“档案职务”和“岗位职务”双轨制并行管理。聘用期间,机关事业身份人员继续按规定晋升职级(岗位等级)或参加职称评审,工作调转和退休按档案职务(岗位)身份掌握。探索各类优秀人才由企业向事业、事业向公务员身份的转换渠道。把经开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优先提拔使用在经开区岗位上的优秀干部。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8.建立绩效激励薪酬制度。经开区编制内人员薪酬由基础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构成,原有工资待遇不变作为基础薪酬,绩效薪酬在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政策框架内,根据经开区年度考核结果和等次核定总量。绩效薪酬总量控制在同级政府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薪酬总量的5倍以内。绩效薪酬来源于年度各级党委政府给予的奖励资金和税收增量分成部分。绩效薪酬分配方案由经开区结合实际自主制定,并报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深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9.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有序推进经开区平台公司实行政企分离、管运分离改革,经开区平台公司可根据发展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明确管委会和平台公司权责,管委会专注发展规划、行政审批等职能,平台公司聚焦开发建设、资本运作等市场化业务,强化经开区招商功能,建立“管委会+公司”协同招商机制,推动经开区平台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平台公司用人采取公开选聘方式,内设机构正副职及以上人员面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公开选聘,其他人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平台公司人员薪酬结合清河区实际,参照经开区管委会薪酬制度,按有关规定自行研究制定。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

  10.创新运营模式建立和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市场化的经开区运营管理机制。经开区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投服”全链条运营体系。加大力度推进经开区内闲置资产盘活和资本运作,促进提高存量资产利用水平多措并举盘活存量资产。支持经开区开展跨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江苏等地经开区对口合作,探索通过共建“区中园”等形式整体交由先进地区经开区或企业托管建设。强化风险防控,主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招商引资激励和保障,对非公务员岗位人员实行更加灵活的招商激励政策。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发展和改革局

  (六)强化考核评价

  11.完善综合考评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经开区考核纳入全市工作绩效考核,结合经开区发展实际,优化设置考核指标体系,突出经开区主责主业,重点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亩均效益、营商环境等指标开展考核。经开区考核结果与经开区薪酬总额核定、经开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挂钩。经开区内部应建立“部门+个人”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差异化评价,完善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评价机制。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委组织部

  三、组织保障

  12.建立创新容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在推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未取得预期效果或非主观因素出现失误和错误,如符合决策程序、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单位和个人,可免于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制度保障+案例指导+考核优化”等方式,探索运营机制、人员管理、政策保障等方面新模式,共同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委改革办、区纪委监委机关

  13.加强组织领导。区委深化改革委员会统筹指导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成立工作专班,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加强指导和协调推进,组织开展督促和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常态化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保持经开区风清气正、廉洁开放的政治生态。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

  责任单位:经开区党工委,区委改革办、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审计局

  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15日

解读 unscramble
图解 Picture interpretation